查看原文
其他

热门新书|驶于当下:一场雪天车祸引发的思考

徐前进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-10-11


现代社会中,与汽车相关的交通事故让人提防和恐惧。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书《驶于当下: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》的作者徐前进,在2019年冬天也遭遇了一次小小的车辆相撞事件。经历不安的事后追悔、严肃的事故处理和繁琐的理赔程序后,他对汽车、道路与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。在他看来,这不是一个道德领域,也不是一个法律领域,而是一个损坏—修复的物质与功能领域。他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写入这本有些特别的新书中,以下内容选自该书。


11月13日下午三点半,我打开车门,进入驾驶室内。这辆车已经安全行驶了三年半,没有出现一次故障。现在,我要去幼儿园接小孩。她已经入幼儿园两个月,最近有些慌,总说在幼儿园的时间太长了,竟然要吃两顿饭。她还说自己在幼儿园不会哭,但爸爸妈妈要早一点去接她。汽车离开停车区进入主路,我迅速踩离合,挂挡,踩油门、抬离合,时速提高到20公里。前方亮起红灯,但不限制右转弯,我的汽车迅速变换方向。



这一天是暖冬结束的时刻,温度急剧变化,最初是大气温度降低,然后是地面温度降低。前一天下过雨,温暖得像春天。这一天上午下雪,一落到地上就融化成水,但下午气温骤降,地上的水结冰,出发前一小时又突降大雪。然而,车内的暖风系统给了我一种错误的感觉,让我忘记外面的寒冷,也忽略了轮胎对于覆盖着积雪的结冰路面的应付能力。我以平常的速度行驶,在第二个路口前进入左转车道,打开左转向灯等待,“哒…哒…哒…哒……”。绿灯亮起,我趁着对向车辆起步缓慢的机会踩下油门,用二挡起步,迅速穿过十字路口,进入主路,时速提高到40公里。


行驶3公里后,汽车向右转,进入城市主干道路。前方红绿灯处车辆密集,我的时速减慢到20公里。在离前车20余米处,我像平常一样踩下刹车减速。但异常状况出现了,刹车踏板变得很硬,同时ABS(刹车防抱死系统)启动,ESP(紧急情况下车上稳定系统启动)启动,轮胎处在非正常转动状态,在ABS和ESP的干预下勉强掌握方向,车速维持在10公里左右。我意识到与前车的碰撞不可避免。


出于本能或逃避的意识,我不想直接撞向前面的车。在那个时刻,我的想法是将坏的结果往后推,希望在碰撞之前还有其他的可能,总之要极力避免撞到眼前这辆车。刹车失效,我旋即拉起手刹,同时向右侧打方向盘,希望从前方车辆和右侧车辆的中间过去。我的车尾向左后侧偏移,车头钻过两车中间。那是一个仅容一辆车通过的极限空间,在这个时刻我只有这个选择。车身向前滑去,ABS发挥着功能,轮胎一转一停,“咔…咔…咔…咔…”。车辆转向系统部分有效,车身稳定系统勉强维持着车身的稳定性。在钻过这个空间后,我回正方向盘,然后向左行驶,但已经没有机会,右前方的那辆车就在正前方。我迅速向左打方向盘,轮胎在路面上滑行,失去转向能力,右侧车头撞到了这辆车左后方的挡板,“砰……”。



我坐在车里,雪花飘落在挡风玻璃上,很快就看不清前方。我知道我要负全部责任。我按下安全带卡扣上的红色按钮,“啪”。在这个时刻,我不想听到这种声音,只想躲在车里,幻想着有一个力量,能让乱糟糟的状况复原。我按动左侧车门处的开门锁,车行驶到10公里以上四个车门会自动锁闭,“咔”。在这个时刻,我也不想听到这个声音。


对于被动进入这个事件的人,我感到十分抱歉。虽然碰撞并不严重,但我将他们拉进了现代时间的涡流中。他们要在这个时间涡流中旋转几个小时,在大雪里等待交警的出现,看着减速的车辆拥堵在一起。之后,他们要离开这个涡流,转移到另一个关于汽车修复的涡流。这是一个与物质-技术功能相关的、具有期待性的涡流。


开车三年多,我的车已行驶12636公里,期间从未有过失控的状况,只有一次急刹车。在双向八车道的路上,我在右侧第二车道以时速60公里行驶,一辆黑色轿车侧向过来,没有打开转向灯,直接加速进入我的车道,我只能急速刹车,减到时速20-30公里。汽车的ABS自动启动,双闪警示灯自动启动,“哒…哒…哒…”。对于这一类驾驶行为,我不时会有正面撞击的愿望。他们或是因为看手机而导致偏离车道,影响到其他车辆的正常驾驶,或者是有意别车,干扰我的驾驶思维。在城市快速路的一个出口,我减至时速10公里,打开右转向灯,示意后方车辆让行。这一切符合这个路口的交通规则。但一辆出租车鸣喇叭加速通过,到前方后又急速左转,并入我的车道,然后快速地踩了两次刹车,刹车灯闪了两次。当时,我想撞上去,但出于本能反应,我踩下刹车,并压住怒火。这是我想撞的车,他们将道路理性推向了一个极端,但今天停在路上的这两辆车不是我想撞的。



我在复杂的心情中等待着交通警察。半小时后,一辆警车缓缓开过来,一汽佳宝V80小型面包车的警用版,红色与蓝色的警灯在车顶上闪闪烁烁。在我的记忆中,这是第一次意识到这种灯光是为我而来。一个五十多的警察快步走来,左手拿黑色对讲机:“我这里有事故,你等等再说”,然后举起右手,用手机跟人通话:“有没有撞到人……责任有没有争议……没争议先挪车,别挡在道上……好了,先别说了,我这里有事”。放下手机,他来到这里:“谁开的车……撞成什么样了……谁的责任……有没有人受伤……有保险吧……责任清晰吗……挪车,挪车,别挡在道上,我还去其他地方,别耽误时间”。那个男司机将车开到路边,开着双闪警示灯。前方那辆被撞的高档车在冰雪路面上方向失控,我和警察帮忙推到路边。警察站在路中间,示意其他车辆停下,我的前方出现了一个20米左右的空旷地带。我迅速上车,将车缓缓开向路边。这是一个具有纯粹实践性的高密度话语和行为空间,修辞技巧在这个空间中没有任何作用。


之后,警察要求我们三个人出示驾照,然后将之摆在汽车后备箱上:“来来来,你们三个都拍照……你们都留下责任人的电话,试试能不能打通”。我将电话告知另两个人,他们给我打来电话。“如果你们的责任清晰,就走保险,赶快开车离开……大雪天开车出来干啥”。然后,他举起对讲机:“有什么事,讲……”,然后又举起电话:“咋的了……”。警察的新任务离这里不远,警车没有开走,警灯在闪闪烁烁。这是一个人,但在这个时刻,在现代制度意义上,他是一种应对突发交通事故的功能。


我打开车门,坐在车里,我与这辆车的物质—技术体系的关联性进入了一个新时刻。此前三年间,我逐渐感觉到我的神经系统,尤其是感觉系统已经与这辆汽车慢慢融合,车身轮廓、动力系统、转向系统、刹车系统是我的感觉的外延。这次事故打断了这个进程,轮胎与地面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是这种外延的盲区。我无法把握轮胎的行驶状况,并根据路况确定车速、转向程度与刹车距离。


我踩下离合器,挂一挡。我的手在发抖,我的脚也在发抖,而且抖得很厉害,“哒哒哒……”,这是一个难以抑制的动作,就像买车后第一次上车启动时一样。前方的车堵在路上,一片红色的汽车尾气在缓缓上升,从天上落下的雪花也被照成红色。一路上,我都在用一挡往前滑行。我努力控制着左腿,使之安静下来。


这场事故改变了我的驾驶心理状态,并让我意识到日渐生长的汽车文化。这是现代城市生活状态的一个方面,也是一种与机械相关的公共状态。被撞的驾驶者,以及经过事故现场的驾驶者展示了最大程度的善意与宽容。我的驾驶行为引发了交通事故,但没有受到任何一方的责难,被排除在集体道德评判之外。我的车速保持在6公里左右,我透过玻璃看着前方,车内开着暖风,落在玻璃上的雪很快融化。我打开雨刮器,每五秒刮一次,“嗒…嚓…,嗒…嚓…”。前方的视野很清晰,我却看不远,仿佛坠入一个雾团里。


我向右转入另一条路,前方都是车。我决定将车停在路边,坐地铁回家。我关闭发动机,开门、锁门,下车后来到车辆的右前方,看着这个受到撞击的机器,它不会说话,没有意识,只知道听指挥,却是一个改变人的空间感、距离感与时间感的机器。它是奴隶制度的替代者。如果有一天,人类社会的机器都不运转了,奴隶制度中的动力类别会不会重新回归?我又回到发生事故的地点,地上铺满了被撞碎的塑料器件。那辆被撞的高档车由于是后驱系统,在冰雪路面上前轮方向控制几乎失灵。那个女人的丈夫来了,他负责开车,她在一侧推着车身,防止撞到路边石头。我上前帮忙。等停下车,她的丈夫从车里下来,我们握手,我再次表达歉意,“没事,大雪天正常,谁愿意撞车”,“等事故处理完了,我请你们吃饭”,“不用不用,都忙”。


那个男司机也回来了。他与我的思维一样,先将车停在一个地方,想其他办法回家。他嘴里叼了一根烟,我向他要了一根。他嘿嘿笑,拿出一盒烟,6元的迎春系列,又掏出火机:“哥们,你别上火,没什么大不了的,上一次在快速路上,我的车被夹击……前一辆车急刹车,在快速路上谁也不知道会急刹车啊,我也跟着急刹,后面还有一辆出租车,也刹住了,但第四辆没刹住,直接撞上了,然后四辆车堆在一起”,“谁的责任?”“最后一辆车的,倒霉啊”。说完,我们挥手而去。保险制度让个人在应对日常生活的异常状态时具有了更高的尊严,不再用拳脚获得正义感,以此补偿受损的心理。


在我报警之后,本地调频的交通栏目很快捕捉到这个路段的拥堵状况,向全市发布提示信息:“此处有事故,请途径车辆注意躲避,或绕行”。事故结束后,我根据城市电子地图提供的交通数据,看到这个路段上一度有两公里的拥堵,拥堵处全部显示为红色,未拥堵处显示为蓝色。在这个日常生活的异常状况出现时,世俗道德自始至终没有介入,法律体系也没有介入。我在交警队确认责任方时,交通法短暂介入,但是以告诫的语气,而不是惩罚的语气。很快,我收到交警队发来的短信:


收件人:我

主题:事故通知

您于11月13日,在吉**路发生交通事故,经民警认定,您全部责任,文书编号为220102420198008029。对方***,无责任,联系方式*******;***,无责任,联系方式*******。如您对认定有异议,可在三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。您可通122.gov.cn或“交管12123”APP查看事故详情。



文章节选自:《驶于当下: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》




 


《驶于当下: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》

徐前进 著

上海书店出版社

出版日期:2021年9月





延伸阅读


热门新书|流动的丰盈:原来每一个角落,都堆满了故事
历史学者如何描绘日常生活,这两本新书给出了鲜活的答案



扫码关注我们

微信号 :sbph_shsdsj 

新浪微博/小红书:上海书店出版社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